close

河口“文化長廊”拆除風波



雲南省河口縣3年前投2.7億元建成的文化景觀長廊近日花3億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關註,輿論質疑這一建一拆之間納稅人近6億元就打瞭水漂。而近日當地官方回應稱,拆除“文化長廊”是為瞭還河於民,還景於民。一時間,輿論熱度被推至高峰。


一個耗資2.7億元的建設項目,僅僅建成3年之後又面臨被大部分拆遷的命運。位於雲南省河口縣濱江路沿岸的 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 近來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當初為什麼要建設?建設之後運轉如何?如今又為何拆除?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前往雲南河口進行瞭調查。

花2.7億元建景觀長廊

位於中越邊境地區的河口縣是一個瑤族自治縣。處在 風口浪尖 的 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 就位於濱河路河堤一側。按照河口官方提供的資料,這一項目用地東起海關大樓,西至北山加油站附近,長1053米,總用地面積16678.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821.41平方米。

從2009年11月項目一期動工建設,至2011年2月三期驗收,整個項目建設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共有150套法式風格的商業用房。項目 設有觀光平臺和走廊、景觀燈光、間隔地帶、消防通道和衛生間等公共設施,是集商業、文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建築景觀帶 ,建成後曾被當地譽為 邊境明珠 。

這個由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運作的項目,總投資達到2.7億元。沿著濱河路行走,可以看到正在營業的商戶,包括紅木傢具銷售、旅遊業務、冷飲銷售等;在這些商鋪中間,還分段預留瞭一些公共電梯保養台中活動的空間。

在項目二期經營著一傢冷飲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些商鋪絕大多數都是業主出租的,每年的租金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在旅遊旺季的時候,生意比較好做。

然而,這個很好做生意、群眾較滿意的地方,大型挖掘機已經隆隆地開進開始瞭拆除工作。

一個政府文件讓一個工程 殞命

為何剛剛使用三年多且運行狀況良好的項目要被拆?按照河口縣的解釋, 沿河商鋪嚴重影響瞭沿岸的景觀,成為瞭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如何進一步擴展旅遊文化景觀長廊的公共空間成為瞭廣大人民群眾的訴求 。

於是, 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 將被 改造提升 ,增加城市公共空間和平臺,提升國際化濱江城市核心地段個性風貌的建設理念,使之成為市民、遊客休閑觀光的場所。

按照上級有關 將河口建成國際化濱江城市 的要求,河口縣在2013年制定瞭《河口縣開展口岸國門形象提升工程的實施方案》。2014年5月23日,河口縣對第一批協議拆遷的14套房屋進行拆除。

面對不遠處已經在施工的挖掘機,在項目三期從事服裝生意的一名年輕商人告訴記者,當初跟房東簽的是五年的合同,雖然房租是一年一交,但是光是店面的裝修費都花瞭十幾萬,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個補償法。(雲信)


河口3年前投2.7億元建成的文化長廊近日花3億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關註,輿論質疑這一建一拆之間納稅人近6個億就打瞭水漂。21日,河口縣人民政府發言人、河口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建雄就此事回應稱,這種說法是誤會,財政資金並未被浪費。

當初建的2.7億元是招商引資,並沒有動用財政資金,也就是納稅人的錢。 劉建雄表示,現在政府從開發商那裡贖回來,是等價值的市場交易。將要花的3億元確實是財政資金,但商業用途要轉化為市政公共工程,政府必須通過贖買,這是依法辦事,政府沒有道理不給予開發商相應的賠償就收回公用。

劉建雄表示,一建一拆並未浪費近6個億,反過來開發商是為河口人民做出瞭貢獻。

他稱,實際工作中政府與開發商爭議的焦點,並不是公眾輿論所說的 浪費 問題,反而是開發商認為補償費低瞭,隻按當初建設時的實際投入補償而未按現行市場價,政府揀瞭便宜。

劉建雄表示,按現在的價格計算政府隻花3億元未必能建得起這麼大面積的市民公共綠地空間。 不過,開發商並未在此問題上過多計較。 他說,開發商投的2.7億,主要是把過去河邊的亂石灘開發成瞭熟地,實際上地面建築花的錢並不多,而商戶自己私搭亂建的違法建築,政府依法是不予賠償的。因此,假使當初沒有招商引資,現在政府才開始來建設這個濱河公共綠地,考慮到物價上漲的因素,整理土地、綠化美化等,還是要花這麼多錢。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並沒有浪費。

全國各地多少工廠被關閉、高爐被炸掉,你說這是 浪費 嗎?但這是優化產業結構、經濟轉型所必須的。 劉建雄舉例反駁輿論質疑,並表示這並非折騰,一建一拆之間,反映的是中國在城鎮化理念上新的轉型和進步,是一場 觀念之戰 。 (和曉瑩)


3年前投資2.7億元建成的150餘套沿河商鋪,於今年5月23日開始動工拆除。近日,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縣一度因 短命文化長廊 陷入 拆商風波 。河口縣人民政府發言人、河口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建雄對此回應稱,進行拆除是為瞭 還綠於民 。

劉建雄表示,3年前招商引資修建 中國 東盟河口旅遊文化景觀長廊 是希望能形成一個集中展示河口旅遊文化特色的景觀長廊,規劃的都是與旅遊和文化有關的項目。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開發商出於追求經濟利益的考慮,該長廊被過度商業化,入駐的商傢多為酒吧、服裝、鞋帽、傢具等等,跟原先規劃的 旅遊 和 文化 功能大相徑庭,且有部分商傢為瞭擴充營業面積,還肆意私搭亂建、加層加高,使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受到破壞,政府幾經整治均收效甚微。現今進行拆除是為瞭 還綠於民 。

劉建雄稱, 拆商還綠 優先考慮的是民眾的意願。河口旅遊最大的特色就是 兩國一城 ,一條國際河流紅河把中越兩國的兩個城市連為一體,但是,商鋪建起來特別是私自加高加層之後,建築物完全遮蓋瞭人們的視線,遊客和市民們再也無法欣賞到紅河流經兩國的壯麗風光,再也難以近距離地感受對岸越南老街市的異國風情。

在這個招商項目建設過程中以及建成以來,市民要求還公共空間於民的呼聲特別強烈。 劉建雄表示,城市是市民們的共有傢園,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以不侵害這個傢園為限。人們直觀地看到好端端的房子被拆掉,怎麼也無法想像這不是 浪費 ,但這恰巧是優化產業結構、經濟轉型所必須的。拆除商電梯保養維修專業網業工程,把原本屬於市民的公共空間還給市民,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像河口這樣的國傢級貧困縣,能一次性引來2.7億的資金,是非常不容易的,且每年還可以為縣級財政提供穩定的稅收;但是,從 民生型 的城鎮化理念出發,我們認識到,政府寧願損失這筆可觀的稅收,也應該聽從市民群眾的意願,從開發商手裡把這些商鋪贖回來,進行拆除並還給市民公共空間。 劉建雄說,河口縣將用3個億來拆除改造遮擋河口口岸風景的商鋪,擴展城市空間,提升國際化濱江城市核心地段的透綠、透亮風貌,真正做到還河於民,還景於民。(和曉瑩)


雲南河口縣3年前投2.7億元建成的文化長廊項目近日花3億多拆除,引起輿論一片沸騰,大傢認為這一建一拆之間納稅人近6個億就打瞭水漂。6月21日,河口縣就此事回應稱,這種說法是誤會, 一建一拆之間,反映的是中國在城鎮化理念上新的轉型和進步,是一場 觀念之戰 。(6月23日人民網)

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拆除文化長廊的目的是 拆商還綠 。這些年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已經傾向於 土地城鎮化 ,過度的商業開發造成大多數城鎮綠地不足。像邊錘河口這樣的彈丸之地,可想而知,更不可能有大片的地塊拿去栽樹種草。過去,人們把發展經濟當作城鎮化的主要問題,認為隻要經濟發展瞭,城鎮化自然而然就實現瞭。現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 人的城鎮化 比 土地城鎮化 更重要,相對於繁華的商業項目,或許人們更需要一片能夠閉上眼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空間。也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口縣的拆與不拆才會成為決策者的兩難選擇。這與其說是項目之爭,不如說是觀念之爭。但無論怎麼爭,城市首先是市民們的共有傢園,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應該以不侵害這個傢園為底限。

綜觀各大城市的中心商業區,哪個不是位於城市的黃金地段,有著便利的交通和旺盛的人氣。在寸土寸金的地方要 拆商還綠 ,確實有些不可思議。河口縣能夠頂著輿論的壓力,重新規劃、審視位於河口黃金地段的文化長廊項目,這至少是需要勇氣、需要決心的。

拆除商業工程,把原本屬於市民的公共空間還給市民,這或許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理念轉變、經濟轉型,不能簡單地以對錯、失誤來論,改革之路本就眾多險阻,一次改革的嘗試需要社會輿論更多的包容和鼓勵。

公眾應戒除 拆遷過敏癥

雲南河口耗資2.7億元建成的文化長廊,僅僅建成3年之後又面臨被大部分拆遷的命運,引發質疑。21日,河口縣人民政府發言人就此事回應稱,拆除的是商業設施,要還給市民以公共空間,財政資金並未被浪費。(據鳳凰網6月23日電)

河口縣政府發言人的回應不僅沒能平息這場來勢洶洶的輿論風波,反而引起媒體和社會輿論紛紛指責河口縣政府是在狡辯。

當前,拆遷矛盾已成為現階段我國社會矛盾中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各地的強拆、血拆現象頻頻見諸報端,強拆過程中發生的糾紛和暴力事件明顯增加,引發瞭社會輿論的憤慨和聲討,不計其數的強拆慘案嚴重挫傷瞭民眾對社會公正的信心,以至於公眾和媒體一看到 拆遷 二字就口誅筆伐,患上瞭 拆遷過敏癥 。

而在筆者看來,媒體和公眾應該理性看待拆遷問題,並不是每一個拆遷行為都必然是不正當的,更不能見拆遷就一概反對。河口縣的這次拆遷政府花3億元財政資金,將商業用地轉化為市政公共工程,為市民換來寶貴的城市公共空間,從長遠來看,對市民來說,這將是子子孫孫都享用不盡的無價之寶。

因此,公眾和媒體是否應該努力克服自己的 拆遷過敏癥 ,放下不解、質疑和排斥,認真審視河口縣謀求從追求經濟發展到追求民生改善的嘗試的積極意義,為改革轉型中 第一個吃螃蟹者 創造一個相對寬容的輿論環境。(文娟)

電梯保養廠商台中
arrow
arrow

    nj4v3xq5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